友善環境耕作,是運用水土保育與生態平衡管理的方式,促使農業發展能與自然和諧共生。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以下簡稱墾管處)為使園區及周邊農地,能貼近生物多樣性保育的精神,自108年起執行友善農業推動計畫,目前運作區域為滿州鄉及恆春鎮,113年起將擴及至車城鄉。
這項計畫推動以來,墾管處委託長期在地發展社區網絡的社團法人屏東縣瓊麻園城鄉文教發展協會,透過投注友善耕作知能與環境生態專業師資,攜手在地小農,推動翻轉慣行農法耕作的「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推動計畫」,期使恆春半島環境生態與產業能共存共榮,朝向永續利用發展,建立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里山生活圈。目前長期穩定參與本計畫的在地農友約70位。計畫推展迄今已協助78位小農取得生產溯源(QRcode)、有機轉型及有機認證,今(112)年亦輔導5個農場參與「農場場域轉型」,並培養4位青農進入在地學校宣講,成為食農教育講師。
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計畫的核心精神,不僅是要鼓勵在地小農種出對人體健康的食物,更重要的是透過友善土地施作,落實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創造出人、土、物三方共存共好的地方經濟發展模式。本計畫推動迄今已近5年,投入「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行列的夥伴越來越多,除了作為生產者的小農外,也引起許多在地餐廳業者的共鳴,透過購買友善小農農產作為餐點食材,實際表達支持,可見已經越來越多在地民眾對於農業生產,不再僅是追求自我身體的健康概念,更蘊含了對於農業生物多樣性保育及土地永續的認同。
墾管處於110年建置了「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標章授權使用處理原則」,凡是土地位於恆春半島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所轄範圍內與周邊的耕作農民,只要具「有機認證」、「友善認證」、「IFOAM泛有機農法證明」其中一項認證,並曾參與墾管處友善農業推動計畫課程30小時以上取得證明、長期記錄農地的生物物種多樣性,且願意簽署「推動友善環境農業承諾書」者,即可申請由墾管處所核發的「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標章」。這個標章等同建康生態環境的代言,111年有7位農友獲得,今(112)年則有陳盈江、張清文、陳一忠、顧海天及蘇喬美5位農友通過審核,由陳乾隆處長頒發獎座及農地立牌。
本計畫除長期為小農串聯恆春農會、滿州農會、Line網路及fb網頁電子平台等多元通路方式,去年更進一步與恆春鎮公所合作,打造長期營運的墾丁國家公園友善農業小農市集,營運迄今已近1年,每逢週六市集營運時間,即有許多在地民眾及店家到此支持購買友善農產,而小農們也把握這個機會與顧客互動傳遞友善農業理念,希望能傳達生態保育精神,市集已成為一處友善土地、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