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屈公病疫情持續升溫,2025年已累計超過44萬例。臺大公衛學院蔡坤憲副院長示警,屈公病將成為南台灣未來蚊媒傳染的重大威脅,呼籲強化病媒蚊監測、社區孳生源清除及臨床警覺性,以降低潛在公共衛生風險。
高雄市為台灣唯一同時擁有國際機場與海港的城市,與東南亞、南亞等流行區往來頻繁。今年國內累計29例屈公病確診皆為境外移入,以印尼、菲律賓、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為主,高雄承受境外移入壓力高於其他城市。
屈公病與登革熱由相同病媒蚊傳播:埃及斑蚊多棲息室內,傳播效率高;白線斑蚊則全台分布。高雄市民從未接觸病毒,普遍缺乏抗體,一旦病毒入侵,感染風險恐快速升高。症狀包括長期倦怠、關節疼痛,部分患者需數月或數年才能康復,新生兒、長者及慢性病患者易出現嚴重併發症,若爆發大規模疫情,將衝擊港口作業、工業生產及商業活動。
衛生福利部提供屈公病防治宣導海報,提醒市民落實「巡、倒、清、刷」,徹底清除積水容器,防止病媒蚊孳生。(衛生福利部提供)
陳其邁市長提醒,防治重點在防止社區病媒蚊孳生。政府、企業及市民需攜手合作,嚴密監控、快速應變,避免疫情擴散。市府呼籲民眾落實「巡、倒、清、刷」,清除積水容器,尤其是花器底盤、儲水桶等埃及斑蚊孳生場所;企業應加強外籍員工健康監測,返國如有發燒或關節疼痛應立即就醫並告知旅遊史,配合機場港口及衛生局檢疫措施。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