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焦點 /
高雄市議員張博洋:高雄市區的防洪標準已無法應付極端強降雨

高雄市議員張博洋:高雄市區的防洪標準已無法應付極端強降雨

2024-11-01
記者 吳文欽 / 高雄 報導

基進黨高雄市議員張博洋1日表示,綜觀近15年來高雄重大淹水事件,可以發現每小時的降雨強度逐漸增加,然而,目前高雄市區的防洪標準已無法應付極端強降雨事件。

張博洋說,因此,如何增加都市「淹水容受力」,在遭遇洪水時,能夠避免生命財產受損、維持日常生計,擁有承受和適應洪水的能力?是高雄成為韌性城市,要思考的問題。

他提到,在今年7月的凱米颱風,造成市區多處淹水災情,許多建築物或大樓的機電設備因為泡水故障,導致多處停電,讓台電需要逐一檢查更換設備搶修,無法及時讓住戶恢復生活。

張博洋以日本東京都市整備局治水策略經驗指出,東京都針對易淹水的低窪地區透過法規要求興建高架式建築,將建築物底層留做為雨水淹沒地區。日本還研發出防洪住宅,住宅一樓作為為玄關、休閒使用,二樓則作為機電設備、儲存物資庫,讓洪水來時,住戶仍可維持正常生活。

張博洋說,在台灣,雲林也在低窪地區建築示範住宅模板屋,房屋透過架高來防洪,與日本的防洪住宅有類似的功能。

張博洋建議都委會,高雄市府應透過都市計畫中,規範易淹水地區的建築物防洪設計準則:建築物的關鍵設施,如機電設備、防災應變中心、物資儲備倉庫等,應配置在二樓以上。不僅能有效降低水災造成的財產損失,更能確保居民遭遇洪災期間,得以維持基本生活機能運作。

張博洋也認為,提升建築物整體防災韌性,透過前瞻性的都市規劃,才能建構出更具氣候調適能力的永續宜居城市,為市民打造安全的生活環境。

市議員張博洋認為,提升建築物整體防災韌性,透過前瞻性的都市規劃,才能建構出更具氣候調適能力的永續宜居城市。(記者吳文欽攝) 市議員張博洋認為,提升建築物整體防災韌性,透過前瞻性的都市規劃,才能建構出更具氣候調適能力的永續宜居城市。(記者吳文欽攝)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