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著議會開議前,高雄市議員黃飛鳳請農業局夥伴幫忙找出大樹區的智慧農業,讓她多了解地方,好好的再認識一次大樹的美。

黃飛鳳說,當她走進農田,不只是看到作物生長,更能感受到土地與人的互動,這片大樹的土地,承載著許多農民夥伴溫飽一家的故事,而農業的核心不僅是技術,更是對環境的尊重與對土地的愛。
黃飛鳳指出,「陽光果子」用美學翻轉鳳梨食農教育,創辦人鄭蕙玲老師的故事,讓她看到農業不只是務農,還能與設計、教育結合,用藝術家的視角重新包裝鳳梨,讓傳統作物有了新的生命力,也讓孩子透過食農課程,學習如何欣賞食物、珍惜資源。
黃飛鳳說,為了給孩子更好教育,也接受農業局的輔導,導入各種智慧農業設施,在鄭蕙玲老師的鳳梨園裡,透過每一顆果實不只是農產品,更是一堂美學與環境教育的課程。
黃飛鳳提到,「斯布特芽田」每一顆豆芽,背後都是一口信任。種植芽菜看似簡單,但其實是一場與大自然的博弈,水分的拿捏、光線的控制,甚至溫度的變化,都影響著發芽的成敗,創辦人從一次次失敗中學習,最終種出了真正健康、安心的豆芽菜,他說:「這些作物是土地給的,我們只是用心守護它們。」
黃飛鳳強調,「沒有大樹的水,就沒有這些作物。」這片土地的水,滋養的不只是農作物,更承載了農人的信念與努力,我們吃下的不只是食物,而是農人辛勤的汗水,以及與土地建立的深厚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