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焦點 /
白喬茵質疑智慧城市數據灌水 痛批淪為自我行銷手段

白喬茵質疑智慧城市數據灌水 痛批淪為自我行銷手段

2025-04-07
記者 吳文欽 / 高雄 報導

高雄市議員白喬茵7日表示,如果智慧城市只剩燒錢、浮誇、數據灌水,那這不叫治理城市,這叫作行銷自己。

白喬茵強調,發展智慧城市,絕對不是追求全球首創。智慧城市是一條需要穩健前行的長路,需要明確的藍圖與持續的監督,對於未來的規劃並非一句明年再說就能交代。

白喬茵說,陳其邁市長在高雄推動智慧高雄燈塔計畫,不但號稱是全球首例,更是讓市長施政滿意度衝到82.5%的重要推手。然而,她在市政質詢中的提問,得到的答案卻是理想與現實嚴重脫節。

白喬茵指出,市府說高雄打造了數位孿生城市,但實際上目前僅涵蓋台積電、世運館周邊與亞灣區,不到全市1%。新聞稿說運用32個局處資料,但實際上目前僅有七個局處提供資料。強調AI平台能量身訂製應變措施,但實際上只是分析影像異常,然後傳文字敘述給局處,並無主動建議或判斷功能。

白喬茵質疑,那我們到底花了多少錢?未來還要花多少錢?今年燈塔計畫市府投入1億元,且沒有經過議會預算審查。系統商和市府簽訂一年合作契約並出資1.5億元,明年誰來出這筆錢?

她提到,她問陳市長明年算力預算要多少,他回答:「明年是明年的事。做智慧城市當然要花很多錢,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白喬茵認為,高雄確實需要智慧治理,但不能拿市民的錢去「試錯」。這起計畫光是第一年採雲端租用方式試辦,市府跟開發商就已經投入2.5億元,今年與開發商的合約走完後,未來幾年的研發與租用算力費用的錢要從哪裡來?如果計畫建置到一半終止了,那花出去的預算是否就此放水流?

白喬茵強調,所謂「主權AI」,應是國家層級的整體戰略,不該由地方政府獨自承擔沉重風險。一旦資源斷鏈,不僅功虧一簣,更恐讓整體計畫走入死胡同。

市議員白喬茵表示,如果智慧城市只剩燒錢、浮誇、數據灌水,那這不叫治理城市,這叫作行銷自己。(記者吳文欽攝) 市議員白喬茵表示,如果智慧城市只剩燒錢、浮誇、數據灌水,那這不叫治理城市,這叫作行銷自己。(記者吳文欽攝)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