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黃香菽舉辦高雄產業因應之道公聽會,出席議員多人建議政府提供金融支持與稅務減免,協助傳統產業轉型並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同時加強勞工保護並設立應對機制並制定吸引投資的政策,提升企業競爭力及信心。
美中貿易戰及關稅政策對高雄產業帶來不確定性及衝擊,高雄市議會舉辦面對美國川普總統提出對台32關稅風暴,高雄產業的因應之道公聽會,由黃香菽、李雅靜、蔡金晏議員共同主持,陸淑美、陳明澤、陳麗珍議員列席。
黃香菽議員指出,雖然川普宣布延遲90天關稅,暫時讓全球鬆口氣,但仍對國內產業造成衝擊,尤其是傳統產業,訂單不確定,部分企業甚至停工領半薪。
黃香菽呼籲市府積極協助傳統產業走過難關。面對兩岸與東南亞的稅制差異,台灣應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支持,她並呼籲市府與學界合作,共同為產業提出具體改善方案,注入活力。
陸淑美議員關注美中貿易戰對勞工的衝擊,特別是未加入公協會的企業及勞工,呼籲勞工局加強關注這部分群體的處境。她指出,雖然川普決定延遲90天關稅,但不少產業仍面臨訂單不穩、停工及其他困難,期盼市府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同時加強對勞工權益的保障。
立委柯志恩指出,美關稅談判影響高雄螺絲、鋼鐵、紡織等產業,農業、遠洋漁業等亦受波及,呼籲政府在零關稅談判須守住稻米等基本底線。她並建議高雄學習新北市拓展印度市場模式,由市長帶隊尋求轉單機會,政策應結合補助與實質外銷轉機。
李雅靜議員認為,面對國際變局與投資轉向,高雄須加速布局,碳稅與減碳政策應視情況緩推,避免加重中小企業負擔。呼籲市府從輔導角度出發,積極連結工協會,釐清受衝擊對象,特別是高雄在全台具優勢的漁業,應與漁會合作協助轉型。盼市府及中央制定具體策略,高雄避免成為關稅重災區。
高雄市政府經濟發展局林廖嘉宏副局長表示,面對美中貿易戰的衝擊,市府立即成立應對小組,並與業界合作,設立產業輔導和勞工關懷機制。針對川普的90天延遲關稅,市府亦再次召開座談會,提出金融支持、銀行準備率調整等建議,協助企業應對資金困難,並加強市場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