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15日肯定市府在急救政策上的進步,高雄近三年OHCA急救成功率從30.87%進步到35.81%,六都排名也從第五名升到第四名。
鄭孟洳因此建議,市府應設定更明確的目標,提升急救質量,持續提升急救的質與量,把高雄推進全國前三名,守住更多寶貴的生命。
鄭孟洳發現,市府近年急救訓練預算雖然逐年提升,但課程卻明顯偏重在北高雄,南高雄的醫療院所,一整年可能僅有一場,有些人口密集區甚至連一場都沒有。她建議衛生局、消防局攜手在地醫療資源,擴大訓練據點、平衡資源分布,真正落實急救資源均衡化。
除了基礎訓練資源的分布,鄭孟洳也點出另一項被忽略的急救人力—替代役急救人員。她說,目前每位役男在服役期間,都會接受初級急救訓練並取得 EMT-1 證照,這群人其實是高雄擁有的救命資產。
她要求消防局,建立完善的役男急救人力資料庫,並鼓勵退役後的役男持續接受複訓、甚至進修更高階的EMT-2、EMT-P,進一步納入社區急救後備網,讓這些救命技能發揮在第一線、發揮最大效益。
鄭孟洳也關心到急救先鋒APP的推動成效。她指出,這款由消防署推出的急救定位 App,自推出以來已兩年,但全國下載量僅約108000次,註冊人數僅50000多人,顯示推廣效果明顯不足。建議消防局鎖定高中、大學等學生族群,搭配校園講座、實作課程,讓急救教育與科技結合,培養出一批真正能夠行動的急救小尖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