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焦點 /
柯志恩倡建構「海綿城市」 點線面全面提升高雄治水韌性

柯志恩倡建構「海綿城市」 點線面全面提升高雄治水韌性

2025-08-27
記者 吳文生 / 高雄 報導

國民黨立委柯志恩27日表示,高雄若要成為真正的「海綿城市」,不能只依靠滯洪池或清淤通水溝,而要讓「每寸土地、每棟建築」都成為吸水孔隙,從城市的「點、線、面」全面推動,提升治水韌性。

她指出,前天傍晚高雄突降大雷雨,多處積水造成市民回家受阻,雖然很快退去,但極端氣候下短時強降雨將越來越頻繁。都市早期排水設計已難因應,現有下水道排洪能力接近極限,因此必須從雨水源頭管理,減少最終匯入下水道的水量與洪峰。

柯志恩舉例,高雄部分路段已鋪設滲水鋪面,可讓雨水直接入滲補充地下水;環境部在中正、大同國小打造智慧型雨水花園,將地表與屋頂雨水匯集過濾再利用於澆灌,兼具防洪、景觀與生態效益。她建議此概念可擴展至道路分隔島、公園邊緣及社區周圍,減輕下水道瞬間負擔。

此外,她呼籲推廣分散式滯洪,如住戶設置屋頂雨水貯留系統(雨撲滿)、大型商場或工廠建置綠色屋頂,透過吸收與蒸散作用減少逕流,從源頭管理雨水。

立委柯志恩表示,高雄要成為真正的「海綿城市」,親水滯洪不能只依靠滯洪池或清淤通水溝,每寸土地、每棟建築都應成為吸水孔隙。(記者吳文生攝) 立委柯志恩表示,高雄要成為真正的「海綿城市」,親水滯洪不能只依靠滯洪池或清淤通水溝,每寸土地、每棟建築都應成為吸水孔隙。(記者吳文生攝)

柯志恩強調,海綿城市的核心就像海綿吸水一樣,依靠無數孔隙儲存水分,高雄要具備真正親水滯洪能力,必須將城市每個角落都打造成吸水孔隙,而非僅依賴大型工程。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