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連續多年蟬聯國人癌症發生與死亡率雙冠王,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逾1.7萬人罹患肺癌,逾萬人死亡,且逾7成患者確診時已為晚期。隨著健保自今年6月起擴大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可望讓更多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受益,年省逾百萬元藥費,提升存活率與生活品質,實現「有藥可用、有效能治」的醫療平權。 奇美醫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鄭舒帆表示,肺癌治療已進入個人化與精準醫療時代。以往患者若無EGFR (表皮生長因子受體) 或ALK (間變性淋巴瘤激酶) 等基因突變,無法使用標靶藥物,僅能依賴化療,效果有限。如今透過免疫治療喚醒體內「抗癌部隊」,再合併化學治療與血管新生抑制劑,如同雙重夾擊,大幅提升治療效益,改善腫瘤控制與存活率,尤其對肝轉移等預後較差族群特別有利。 鄭舒帆醫師指出,該院日前收治一名65歲男性患者,不抽菸、無家族病史且平時運動習慣良好,卻因咳嗽與走路喘不過氣,確診晚期肺腺癌,且已肝轉移、無標靶基因突變。在醫療團隊建議下,患者接受免疫治療合併化療與血管新生製劑治療,腫瘤顯著縮小,症狀改善,未出現嚴重副作用,目前持續治療中,生活品質維持良好,病情穩定。

今年6月起,健保署針對無基因突變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擴大第一線給付「免疫治療合併化學治療」與「免疫治療合併血管新生抑制劑」,估計每年可使約1,600名患者受惠,每人平均年省藥費高達200萬元。鄭舒帆醫師強調,這不僅是醫療技術的進展,更是減輕病患與家屬經濟負擔的重要一步,讓晚期肺癌患者也能獲得實質助益。 鄭舒帆醫師補充,奇美醫院長期投入肺癌臨床照護與國際研究合作,見證免疫療法從研究走向實務應用。未來也將持續引進創新療法與試驗,為南部地區病友提供與國際接軌的醫療服務。 鄭舒帆醫師呼籲,若出現長期咳嗽、喘氣、胸悶等症狀,應儘早就醫檢查。肺癌早期無明顯症狀,但若能及早發現、及時治療,將大幅提升治癒與存活機會。醫療團隊將持續努力,協助病友重拾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