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75歲長男性長者2個月前不小心車禍摔倒撞傷頭部,當時僅輕微頭痛不以為意,但時間一久逐漸出現反覆頭痛,逐漸變為持續性頭痛,甚至影響睡眠,甚至無法站穩,走路需要攙扶。求診後經腦部電腦斷層掃描結果,確診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導致顱內壓升高並壓迫腦部。主治醫生建議採用顱骨鑽孔術,在顱骨上開一個小洞,引流積累的血腫。患者術後恢復良好,目前已能自行行走並且恢復日常生活能力。
奇美醫院神經外科暨外傷科主治醫師李瑤琳表示,頭部外傷後的症狀並非即時出現,但隱匿的危險卻不可輕忽,即使當下沒有明顯外傷,但仍可能因頭部受到外力撞擊後,導致硬腦膜下腔形成血塊。根據衛生福利部112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事故傷害是國人死因第8位,其中跌倒(落)致死人數占23.6%。65歲以上長者每12位長者就有1人曾因跌倒而就醫,家中有老人家的朋友們不可輕忽長者跌倒嚴重性。
李瑤琳醫師說明,老年人腦萎縮容易在撞擊時扯斷腦靜脈造成慢性出血,當血塊慢慢堆積導致壓迫腦組織時,會造成腦壓太高壓迫腦神經,引起持續的頭痛、步態異常,甚至記憶力減退,這些症狀可能是「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警訊。慢性硬腦膜下血腫是一種因輕微頭部外傷引發的延遲性疾病,可能導致嚴重後果,甚至威脅生命。由於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症狀通常並不明顯,容易被忽略,因此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如果頭部外傷後兩週疼痛仍遲遲未改善還伴隨其他症狀,有可能是顱內血腫作祟,頭痛的頻率與強度可能明顯加劇,並伴隨噁心感以及嘔吐的症狀。老年人若在頭部受傷後,逐漸出現健忘、反應遲鈍或其他認知功能障礙,或是原本可對話但是在兩個月內逐漸無法言語表達者則需懷疑慢性出血。
李瑤琳醫師說明,對於慢性硬腦膜下血腫的處理方式,顱骨鑽孔術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但並非適用於所有案例。若病人的血腫屬於頑固性反覆出血,或伴隨顱內壓明顯升高、血腫範圍廣泛,甚至有其他併發症時,可能需要採取更積極的治療手段,例如開顱手術,以澈底清除血腫、止血並降低後續復發的風險。治療方案需根據每位病人的病情特徵、出血範圍及復發風險進行個別化治療。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多數與輕微頭部外傷有關,但因其延遲性症狀,病人及家屬容易忽略早期警訊。千萬別輕忽任何頭部外傷的症狀,即使沒有明顯外傷,也要重視頭部受撞擊的後續反應,才能預防憾事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