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動臺灣美術史的研究與發展,並回應藝術界多年來的期盼,文化部於今(25)日舉行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揭牌典禮,正式啟動籌備工作。文化部長李遠、臺南市長黃偉哲與臺南市美術館董事長游文玫等人共同揭牌,宣告這座專注於臺灣近現代美術的國家級美術館即將成形。

文化部長李遠致詞表示,臺南國家美術館的成立,象徵臺灣美術發展邁向新階段,不僅是國內藝術界的共同期待,也是臺灣文化能見度提升的重要一步。他回顧去年陪同黃土水的作品「甘露水」赴日本展出,與陳澄波、李梅樹、李石樵等大師的自畫像同場展出,這些前輩藝術家在百年前懷抱理想,在異鄉求學,為臺灣美術開創了一條屬於自己的道路。李遠進一步指出,即使在文化資源有限的情況下,政府仍積極推動臺灣美術的保存與發展,並強調「不管別人如何稱呼我們,我們絕不會低人一等」。臺灣將以自由民主的方式,建構自身的美術史觀,讓世界看見臺灣的藝術成就。臺南國家美術館的成立,象徵臺灣美術發展邁向新階段,不僅是國內藝術界的共同期待,也是臺灣文化能見度提升的重要一步。他強調,透過完整建構臺灣美術發展脈絡,未來新館將成為典藏、研究與展示臺灣近現代藝術的重要基地,讓世界看見臺灣豐富的美術成就。

文化部指出,臺灣現有的國立臺灣美術館為綜合性美術館,其典藏與展陳能量已接近飽和,急需第二座國家美術館補強。對比國際,美術館的發展往往朝向專題或斷代類型館舍,如法國奧塞美術館專門收藏19至20世紀藝術作品,荷蘭國家博物館聚焦於黃金時代藝術。因此,文化部決議將臺南市美術館2館撥作新館館址,並以1895至1960年間的臺灣近現代美術為核心,透過典藏、研究與展覽,系統性呈現臺灣美術的發展脈絡。
為呼應臺南國家美術館籌備處的成立,臺南市美術館特別策劃「福爾摩沙時代——臺灣近現代美術的知識啟蒙」展覽,作為新館成立後的首場重量級展覽。該展覽聚焦臺灣美術從日治時期至戰後初期的變遷,透過「地方色彩」、「國族意識」、「現代性」等主題,呈現臺灣藝術家如何在不同歷史背景下發展獨特的美術風格。

本次展覽精選多件珍貴作品,包括陳澄波從未曝光的「南海普陀山」、黃土水的「甘露水」、張大千的「廬山圖」等。此外,展覽特設沉浸式影像技術,讓觀眾能身歷其境,感受藝術大師的創作氛圍與時代精神。為延續藝術傳承,展覽開幕當日亦舉行美術節捐贈感謝活動,來自16位捐贈者共捐贈86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與攝影,為臺南市美術館的典藏再添珍貴資源。 臺南國家美術館的籌備啟動,標誌著臺灣美術發展的新里程碑,未來將持續典藏、研究與推廣臺灣美術,讓更多人認識並珍惜這片土地的藝術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