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大眾對消化道癌症防治的重視,奇美醫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張瑄元以臨床案例分享腸胃鏡篩檢的重要性。他強調,消化道癌症如大腸癌、胃癌與食道癌,早期幾乎沒有明顯症狀,若能透過定期內視鏡檢查及早發現,即能大幅提高治癒率並減少手術負擔。 案例之一,一位45歲的女性病患偶爾腹脹與排便改變,但因家族有大腸癌病史,遂至奇美醫院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意外發現三顆息肉,其中一顆屬高風險腺瘤性息肉,並需進一步使用高階「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進行完整切除。所幸手術順利,術後病理未顯示惡性,目前已定期追蹤,遠離癌症風險。 張瑄元醫師指出,大腸息肉初期常「不痛不癢」,但其中的腺瘤性息肉若未及早處理,日後可能演變成大腸癌。尤其年過40歲、有家族史、或患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謝異常者,皆屬高風險族群,應每3至5年接受一次腸胃鏡篩檢。

奇美醫院推動高品質的「無痛內視鏡」服務,結合麻醉醫師專業團隊,讓病患在舒適狀態下完成胃鏡、大腸鏡等檢查。對於早期癌或大型息肉,則可運用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ESD),進行完整且精準的微創切除,不僅能避免傳統手術的開腹傷口,也可保留器官完整性、縮短住院時間與復原期。 此外,張醫師提醒以下症狀也可能是消化道癌前警訊,包括:排便習慣改變、不明原因體重下降、餐後腹脹、吞嚥困難、黑便或血便、反覆胃潰瘍或幽門桿菌感染等。若同時合併年齡超過50歲、抽菸、飲酒等高風險因子,應立即安排檢查。 消化道癌症雖是國人常見的癌症之一,但只要「早期發現+精準治療」,五年存活率可高達九成以上。奇美醫院也持續推廣健康篩檢與衛教活動,讓民眾認識疾病、勇敢篩檢,真正做到「癌症可防可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