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生活 /
七大警訊助早期辨識「老年性吞嚥障礙」 避免吸入性肺炎

七大警訊助早期辨識「老年性吞嚥障礙」 避免吸入性肺炎

2025-09-22
記者 陳諭申 / 台南 報導

您是否曾注意到家中長輩吃得變少、吃得特別慢?如長輩出現這情況必須注意,這可能不是單純的食慾下降,而是與「老年性吞嚥障礙(presbyphagia)」有關。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指出,隨著年齡增長,吞嚥功能會出現自然退化,若未及時察覺並介入復健,恐增加嗆咳、吸入性肺炎等健康風險。 林信德醫師指出,老年性吞嚥障礙雖非疾病,卻可能因「吞嚥安全邊際」變窄而帶來實質健康威脅。許多患者常抱怨食物卡喉、用餐變得緊張或時間拉長,甚至因進食困難而導致營養不良。透過早期辨識與專業介入,許多症狀可望改善。以72歲張先生為例,他近期常覺得食物卡在喉頭,尤其乾硬食物更難以吞嚥。經就診後發現,其喉部與舌頭肌力不足,吞嚥效率降低。經安排吞嚥復健與電刺激療程後,症狀大幅改善,不僅用餐恢復輕鬆,也重拾食慾。

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表示,「老年性吞嚥障礙」要留意7大警訊,當吞嚥「安全邊際」變窄,當心吸入性肺炎! 奇美醫院復健部主治醫師林信德表示,「老年性吞嚥障礙」要留意7大警訊,當吞嚥「安全邊際」變窄,當心吸入性肺炎!

林信德醫師提醒,若長輩出現以下「七大警訊」,應儘速至復健科門診接受評估:說話聲音變濁:進食後聲音變得低啞、濕濡,俗稱「濡濕音」。用餐時間過長:一頓飯超過30至40分鐘,頻繁配水才能吞嚥。體重下降:衣褲變鬆、體重減輕,疑似營養不良或脫水。反覆肺炎:經常咳嗽,或有反覆感染的病史。 吞藥困難:藥錠卡喉,需磨碎服用。挑食習慣:避免乾硬粒狀食物,只願意吃軟爛或泡水食品。吞嚥費力或需多次吞嚥:吞嚥過程需多次停頓,用力表情明顯。 若有上述疑慮,可先透過「EAT-10吞嚥困難自我評估工具表」進行初步篩檢,分數達3分以上即建議就醫。林信德醫師表示,民眾亦可從以下三方面日常照護著手:口腔清潔:每日刷牙、清理舌苔與假牙,睡前不戴全口假牙,有助降低肺炎風險。飲食與姿勢調整:依專業建議調整食物質地與濃稠度,用餐時保持端坐、微前傾,小口慢嚥,避免說話。藥物與營養管理:與醫師討論藥物副作用,並補充充足水分與蛋白質,避免陷入「愈吞不下愈虛弱」的惡性循環。 林信德醫師指出,針對疑似吞嚥障礙者,奇美醫院復健部門診提供完整評估與個別化介入,包括病史訪談、臨床觀察、動態攝影吞嚥檢查(VFSS)等,並依據評估結果提供專屬吞嚥訓練、代償策略與跨科整合治療計畫,協助長輩安全進食、提升生活品質。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