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議員白喬茵25日表示,隨著在野陣營取得國會多數,民進黨政府開始感受到民意的全面制衡,已無法再仰賴絕對多數強勢推動政策,也因此引發一波「大罷免」行動。

白喬茵指出,民進黨將所有藍營區域立委通通納入罷免名單,不論立委的出席率、質詢率,也無視問政內容與深度,只輕率地貼上「親共」標籤,進行缺乏邏輯的無差別攻擊,製造「中共同路人」的獵巫氛圍。
她批評,從黃國昌揭露的百億國軍服裝採購案可見,真正怠忽職守的,並非替人民監督政府的在野立委,而是將權力視為籌碼、讓法治成為笑話的執政者。原本為建立人民信任、保障公共資源公平運用的《政府採購法》,如今在民進黨執政下,條文仍在,精神卻蕩然無存。
白喬茵更直言,廠商身兼綠營國策顧問、評選委員同時擔任獨立董事,這類赤裸裸的利益交換,民進黨甚至連掩飾都懶得做,國防部僅以「撤銷評選結果、重新辦理」作交代。她質疑,若非爆料揭露,這案子是否又成為綠營眾多弊案之一?
她指出,過去民進黨在立法院穩居過半,行政權不受掣肘,中央早已習慣於「沒人問、沒人管」,從光電、爐渣、私菸到進口雞蛋,制度逐漸淪為形式,法律成了工具,採購案更成為利益輸送的管道。
白喬茵強調,如今國會版圖改變,在野勢力透過法案審查、預算監督及揭弊調查,讓民進黨政府必須面對民意監督。未來每項政策、每筆預算、每次徵才與採購,都可能被質疑與追問,「這也難怪民進黨急於推動大罷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