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生活 /
颱風後停電停水藏風險 嘉義縣呼籲落實飲食與環境衛生

颱風後停電停水藏風險 嘉義縣呼籲落實飲食與環境衛生

2025-07-08
記者 張振興 / 嘉義 報導

嘉義縣政府呼籲民眾颱風過後務必重視餐飲與環境衛生,保障自身與家人的健康安全。衛生局指出,颱風引發淹水、停電、停水等狀況,容易造成食品腐敗與病媒蚊孳生,進而引發腸道傳染病及食品中毒風險,飲食安全不可輕忽。

嘉義縣籲重視災後飲食衛生,遵守五大重點遠離食安風險。(圖/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嘉義縣籲重視災後飲食衛生,遵守五大重點遠離食安風險。(圖/嘉義縣衛生局提供)

為降低災後食安風險,衛生局提醒民眾特別留意食品保存與烹調衛生,並確實遵守「食品衛生及消毒五大重點」: 一.泡水廚具徹底消毒:家中如有廚具泡水,應使用200ppm含氯漂白水徹底消毒後再以清水沖洗,或直接用沸水煮沸。 二.飲水與食物須煮沸:飲用水與食品務必煮沸後再食用,避免病菌感染。 三.避免食用異常罐頭:勿食用生鏽、變形、裂痕罐頭食品,以防肉毒桿菌中毒。 四.維持冰箱溫度:冷凍應維持-18°C以下、冷藏7°C以下。若食物發現異味、變色或質地改變,應立即丟棄。 五.毀損食材勿再食用:所有泡水後毀損或疑似變質食材,不可食用,以免影響健康。

衛生局長趙紋華提醒,災後若停電或停水,食材未妥善冷藏極易腐壞。民眾應儘速檢查冰箱與食品儲藏狀況,發現異常如異味、出水、變色、黏滑等情形,應立刻丟棄,切勿因捨不得浪費而冒健康風險。

若無法使用冰箱冷藏,建議改用保冷袋、冰塊、保冰箱或乾冰作短暫儲存,但僅限應急使用,並應盡快烹煮食用。尤其是肉類、蛋類、海鮮、熟食與乳製品等高風險食材,更須謹慎,有疑慮就不吃,寧可丟棄也不要冒險。

針對餐飲業者,衛生局強調恢復營運前應全面清潔消毒廚房、用餐區與儲藏空間,並汰換所有泡水或變質食材。員工若出現發燒、嘔吐、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停止工作,防止疾病傳播。若營業場所因停水停電導致無法維持基本衛生條件,應暫停內用服務,待條件恢復後再重新營業。

民眾外出用餐時,建議選擇環境整潔、員工佩戴口罩的店家,並以外帶為主,自備餐具與瓶裝水可進一步降低感染風險。 嘉義縣衛生局表示,將持續加強災後衛生稽查與輔導工作,攜手餐飲業者與民眾共同守護飲食安全,防範災後疫情發生。

嘉義縣衛生局強化稽查,攜手民眾守護災後飲食安全。(圖/嘉義縣衛生局 提供) 嘉義縣衛生局強化稽查,攜手民眾守護災後飲食安全。(圖/嘉義縣衛生局 提供)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