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豪雨導致嘉義縣多處地區嚴重積淹水,為防範災後傳染病發生,東石鄉衛生所針對淹水嚴重村落迅速啟動防疫衛教與醫療服務行動,除結合巡迴醫療點提供診療協助外,也透過村里廣播強化社區防疫意識,落實健康防護工作。

東石衛生所除進駐災區提供醫療協助,亦同步展開衛教宣導,提醒居民在清理家園時應確實遵循「清除、清潔、消毒」三步驟,並特別留意飲水與飲食安全,確保飲用水充分煮沸、食材妥善保存與加熱,避免腸道傳染病或食物中毒。

嘉義縣衛生局指出,強降雨後畜舍、住家常夾雜動物排泄物與垃圾廢棄物,極易孳生如鉤端螺旋體、類鼻疽菌等致病原,若民眾於環境清理過程中未妥善防護,將可能因皮膚傷口接觸或吸入污染物而感染。民眾從事災後清掃應配戴防水手套、穿著雨鞋膠鞋,若不慎接觸汙水,應立即以清水徹底清洗。
衛生單位亦提醒,清消工作應使用1:100比例稀釋漂白水徹底擦拭環境表面。特別針對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等高風險族群,應更加留意身體狀況,若出現發燒、頭痛、腹瀉等疑似感染症狀,務必及早就醫。
東石鄉衛生所30日赴港口衛生室設置巡迴醫療服務點,由家庭醫學科呂政偉醫師帶隊進行診療。當地多為務農與高齡居民,災後感染風險高,現場特別加強詢問民眾是否有與汙水、汙泥接觸史,並針對常見症狀如發燒、咳嗽、胸痛、潰瘍等進行篩檢與衛教,提升民眾自我健康警覺。
嘉義縣衛生局進一步提醒,鉤端螺旋體與類鼻疽等疾病潛伏期約為一週,災後民眾應持續關注自身與家人健康狀況,如有不適症狀應立即就醫。全縣各鄉鎮市衛生所亦已全面啟動災後衛教宣導,並透過村里廣播深入社區,強化民眾災後自我防護能力。
此外,連日高溫加上淹水積水未清,極易成為病媒蚊孳生溫床,增加登革熱疫情風險。衛生局呼籲民眾務必落實「巡、倒、清、刷」四步驟,清除庭院與屋外積水容器,杜絕孳生源,共同守護嘉義家園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