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生活 /
別再讓爸爸忍痛!屏東醫院泌尿科張哲維醫師提醒: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定期追蹤是關鍵

別再讓爸爸忍痛!屏東醫院泌尿科張哲維醫師提醒:尿路結石是沉默殺手,定期追蹤是關鍵

2025-08-18
記者 洪淑玉 / 屏東 報導

尿路結石是台灣常見的泌尿疾病之一,盛行率高達10%,每十人就有一人受其所苦,且男性風險更是女性的兩倍。屏東醫院泌尿科張哲維醫師表示,尿路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若未妥善治療與追蹤,恐引發腎水腫、腎功能損傷等嚴重後果,民眾不可掉以輕心。

屏東醫院泌尿科張哲維醫師表示,尿路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屏東醫院提供) 屏東醫院泌尿科張哲維醫師表示,尿路結石初期症狀不明顯,常被稱為「沉默的殺手」!(屏東醫院提供)

張哲維分享臨床案例指出,一位65歲邱先生多年來飽受解尿不順與腎結石所苦,儘管曾接受體外震波與輸尿管鏡手術,但結石反覆發作。近日因血尿與腰痠加劇就醫,檢查發現雙側腎臟皆有結石,左腎結石更達2-3公分。經討論後,病人接受了「雙側軟式輸尿管鏡碎石手術」,術後恢復良好、隔日出院,目前追蹤僅剩微小結石殘留,患者對治療效果相當滿意。

張哲維說,尿路結石是尿液中未能溶解的礦物質與鹽分結晶堆積所致,常見成分包含草酸鈣、磷酸鈣、尿酸及磷酸銨鎂,其中以草酸鈣最多,占比超過七成。而造成結石的主要風險因素包含了水分攝取不足,及高鹽、高蛋白、高草酸、高普林、高鈣等不良飲食習慣,還有遺傳體質及疾病影響(如副甲狀腺功能異常導致高血鈣),也都會造成尿路結石的情形。張哲維提醒,當結石仍在腎臟時,常無症狀;但一旦掉入輸尿管,便可能出現劇烈腰痛、血尿、甚至噁心嘔吐、發燒畏寒等情況,務必及早就醫。

張哲維指出,針對不同情況的尿路結石,目前在屏醫提供多元治療方案,首先是體外震波碎石術(ESWL),此方式適用0.5~2.5公分的腎結石或無症狀輸尿管結石,無需麻醉,治療時間約30-40分鐘。其次是硬式輸尿管鏡碎石術,適用症狀明顯的輸尿管結石,需全身麻醉,術後放置雙J導管1-2週;傳統經皮腎造廔碎石術則適用大於2.5公分的「鹿角型結石」,風險相對較高;張哲維表示,目前新一代的微創手術是採以軟式輸尿管鏡進行碎石,鏡子可彎曲深入腎臟處理結石,能同時處理雙側腎結石或合併輸尿管結石,術後恢復快、傷口小。屏醫自111年導入以來,目前已完成逾150例,大大造福屏東鄉親。

張哲維醫師最後也提醒鄉親,預防尿路結石的「五要點」,就是每日要攝取2,500~3,000cc水分、避免高鹽飲食減少高蛋白攝取、降低高普林與高草酸食物攝取、注意慢性病控制與家族史風險。此外,曾罹患尿路結石者應定期追蹤,建議每6個月至1年接受腹部X光或超音波檢查,以防結石復發,家中若有長輩經常腰痠、血尿,務必陪同就醫檢查,不要讓結石無聲傷身。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