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只發生在教室;知識,也不只存在於書本裡。為拓展學生視野、深化跨領域學習經驗,長榮中學高二自然組學生於10月23日(四)舉行整日「科學實境活動」,實地參訪中研院南部分院農業生物科技研究中心、國家地震中心與內政部建築研究所風洞實驗室。此行以自然科學素養與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核心,融合專業導覽與現場觀察,引導學生將課堂知識延伸至真實世界場域。
黃怡倩老師(右前一)與長榮中學高二數理實驗班同學於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留影。(圖/長榮中學 提供)
本次活動由數理實驗班導師黃怡倩老師主導教案設計,並與數學科、自然科教師協同規劃課程。黃老師長年投入科學教育與「探究與實作」課程的推動,本年度更榮獲全國生物科展第一名指導教師殊榮,將研究導向與實作精神融入教學現場,帶領學生以行動體驗科學。
鄭思齊研究助技師指導同學認識質譜儀(地點:中央研究院南部院區--農業生物中心)。(圖/長榮中學 提供)
上午課程安排於中研院南部分院農生中心展開,學生分組進行三項實驗模組參訪與體驗,包括: 1.質譜儀分析室設備操作、 2.溫室作物觀察與栽培設計、 3.組織培養儀器操作與切片觀察。
透過實際儀器操作與研究人員講解,學生直面當代農業生技研究現場,強化探究思維與跨科整合能力。
黃怡倩老師與長榮中學高二數理實驗班同學於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風洞實驗室」與大風扇合影。(圖/長榮中學 提供)
午後行程則轉入工程與地球科學領域。學生抵達國家地震中心後,由研究人員介紹臺灣地震活動分布、強震即時預警系統的原理與建置方式,並參觀地震模擬平台。學生親眼見證建築物在模擬震度下的搖晃狀態,體會結構設計與地震安全之間的緊密關聯。隨後前往風雨風洞實驗室,觀摩建築模型在不同風壓與降雨模擬下的受力情形,深入了解氣候變遷下都市建築的耐風雨策略與綠建築概念。
學生回饋表示:「在地震中心看到警報系統如何在幾秒內預警,是以前在課本上看不到的真實感。」
「風洞實驗比我想像的震撼,看著建築模型在強風中晃動,才知道科學離生活這麼近。」
長榮中學校長許德勝表示:「教育的本質在於引導學生以行動探索真實世界,科學教育更應從課本走向現場、從知識邁向應用。學校透過數理實驗班的實境課程,期盼學生在與研究人員對話、觀察實驗現象的過程中,培養問題意識與解決能力,進一步理解科學對社會與永續發展的價值。」
搜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