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國際 /
台商林俊億從製衣學徒到29項非遺大師的拼搏之路

台商林俊億從製衣學徒到29項非遺大師的拼搏之路

2025-05-12
記者 楊婉 / 綜合 報導

「雖然有老花、近視,又怕光,但只要拿起針,我就完全不用戴眼鏡。」林俊億笑著說,隨手摘下眼鏡,拿起案頭的繡具,胖乎乎的手指穩穩握住針線,在香雲紗上靈活穿梭。不一會兒,一朵栩栩如生的英雄花(木棉花)便在布面上悄然綻放。

林俊億專注於傳統刺繡創作,展現精湛手藝,將傳統工藝融入現代設計。(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專注於傳統刺繡創作,展現精湛手藝,將傳統工藝融入現代設計。(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來自台灣雲林縣台西鄉,5歲便能用針線縫補衣物,靠著縫鈕扣賺零用錢。他的父親是西裝定製師,母親也從事制衣業,三兄弟中唯有他繼承了父母的手藝。14歲時,他進入台灣一家紡織工廠學徒,18歲便開始第一次創業開設工廠。20歲退伍後,他踏上了大陸這片充滿機遇的土地。

林俊億專注學習土家織錦,傳承千年傳統技藝,展現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與堅持。(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專注學習土家織錦,傳承千年傳統技藝,展現對非遺文化的熱愛與堅持。(記者楊婉攝)

當時台灣的服務業火爆,工廠卻面臨用工荒,而大陸則正處於改革開放的熱潮,勞動力充沛,成本低廉,這讓林俊億下定決心登陸廣州。他回憶說,當時台灣工人的月薪大概5000元,但廣州才700元,這人口紅利實在太大了!

林俊億設計的文創產品,融合藍染技藝與傳統元素,展現典雅質樸的東方美學。(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設計的文創產品,融合藍染技藝與傳統元素,展現典雅質樸的東方美學。(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在廣州辦廠後,他的拼勁很快讓工廠站穩了腳跟,曾有一個美國品牌在他接手設計前一年只賣一兩千個包,結果他的設計讓銷量飆升到近20萬個,這段高光時刻讓他對設計充滿自信。

一點潮非遺文創工作室成為廣州台灣同鄉的打卡熱點,共享文化創意與傳統手作的。(記者楊婉攝) 一點潮非遺文創工作室成為廣州台灣同鄉的打卡熱點,共享文化創意與傳統手作的。(記者楊婉攝)

為了突破工廠同質化的困境,他開始探索各地傳統工藝,在一次淘貨之旅中,他接觸到土家織錦、廣繡、香雲紗等非遺技藝,並深深被其吸引,從廣東的村村落落,到貴州的山山水水,他一路拜師學藝,至今已掌握29項非遺技法,成為土家織錦的非遺傳承人,並獲得國家一級皮具設計師的認證。

林俊億(左)與太太蘇少華(右)歡樂自拍,展現生活中的溫馨甜蜜。(記者楊婉攝) 林俊億(左)與太太蘇少華(右)歡樂自拍,展現生活中的溫馨甜蜜。(記者楊婉攝)

2019年他帶著自創的非遺作品參加米蘭國際皮具及時尚配飾展MIPEL,成為唯一進入主展館的華人設計師,讓世界看見了千年華夏文化的現代演繹。

隨著年歲漸長,他逐步將工廠交給老員工管理,自己專心研究和傳播非遺技藝,並成為多所高校的客座老師,將太魯閣織錦、布農十字繡等台灣少數民族的寶藏手藝帶進課堂。他說,台灣的非遺面臨後繼無人的困境,但在大陸,有許多年輕人對非遺充滿熱情,這是我們共同的文化瑰寶,應該被好好傳承。

2021年林俊億在永慶坊店鋪經營困難時,結識了廣州知名律師蘇少華,兩人從法律問題談起,逐漸發展出一段跨越海峽的愛情。2023年,他們領證結婚,並在荔灣湖畔共同創立了「一點潮非遺文創工作室」,成為台灣同鄉在廣州的必打卡點。

林俊億感慨說道,好多人問我,台灣和廣東對我意味著什麼?我說台灣是我的故鄉,廣州卻成為我的家鄉,遇到我老婆後,我才真正覺得在大陸有根,有了家。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