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近年來的文史走讀活動,多半聚焦於民間信仰的廟宇系統;然而,基督教長老教會宣教師的足跡,同樣構成臺南文化記憶中不可忽視的重要軸線。從創辦醫院、設立神學院,到創建全臺第一所中學──長榮中學,這些路徑共同串連出一條關於信仰、教育與關懷的歷史軌跡。

為推動文化資產保存教育,長榮中學圖書館辦理「基督長老教會宣教師足跡」現地教學活動,帶領高一學生分組走訪太平境馬雅各紀念教會、臺灣教會公報社、臺南神學院、東門巴克禮紀念教會等多處具歷史意義的長老教會場域,再走回校區內的三級古蹟小禮拜堂,透過海報發表建築導覽、人物探索及重點文化特色介紹,深化對信仰、歷史與空間文化的理解。

本次活動由計畫主持人──長榮中學圖書館陳淑萍主任,結合校牧室、歷史與國語文教師共同撰寫教案,帶領學生進行實地觀察與創作。學生們依據觀察資料設計海報,內容涵蓋宣教師生平、教會建築風格與文史特點,包括教堂內管風琴的設置與象徵意涵、巴克禮牧師故居的歷史原貌與當代轉變等。學生們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詮釋文化資產,也展現對微小細節的真誠關注與細膩觀察力。

陳淑萍主任表示:「到了高二、高三,學生的表達能力與思辨會更加成熟,但我更珍惜此刻──那個願意投入時間與心力,關注微小卻重要細節的小高一。這份單純的初心,是學習歷程中最動人的起點。」

每組報告亦設計互動小遊戲,如卡片配對、挑戰問答、文史小卡集點等,讓參與者在趣味中深化知識連結,提升參與感,也展現長榮中學推動文化資產教育的創意與溫度。

學生在活動後分享:「站在教堂裡的那一刻,有一種時空重疊的感覺,彷彿自己也成為歷史裡的一部分。」也有同學表示:「透過導覽與發表,我彷彿穿越百年,看見宣教師一步步走過臺南的街道與人群。」

透過這次現地教學,學生不僅看見歷史,更在場域中親身體會──那來自臺灣早期宣教師如光一般的愛,與風一般的溫柔吹拂,至今仍靜靜留存在這片土地的角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