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飲食習慣不佳,加上工作壓力大,讓「胃食道逆流」成為常見的文明病之一。衛生福利部臺南醫院肝膽腸胃科主治醫師陳韋志指出,胃食道逆流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近年來罹病年齡層明顯下降,許多年輕族群也飽受火燒心、胸悶、聲音沙啞等困擾。 根據統計,胃食道逆流除了讓人夜夜難眠、影響食慾與生活品質,更可能導致憂鬱情緒。若長期未妥善治療,嚴重者可能造成食道潰瘍、狹窄,甚至演變為食道腺癌,絕非單靠胃藥就能根治。 陳韋志醫師提醒,典型的逆流症狀包括胸口灼熱、胃酸逆流、吞嚥困難與打嗝,但也常見許多非典型症狀,如喉嚨異物感、聲音沙啞、慢性咳嗽、喘鳴、食慾不振、體重減輕等,常讓人誤以為只是感冒或過敏而延誤治療。

陳韋志醫師表示,藥物雖為治療第一線手段,但長期控制需搭配生活調整,包括少量多餐、避免辛辣與油炸食物、戒菸酒、餐後不立即躺下,並避免睡前進食。針對久治不癒或藥物效果不佳者,臺南醫院目前提供「內視鏡抗逆流手術」,透過電燒或黏膜處理技術調整胃食道交界,達到「收緊閥門」效果,臨床實證顯示有超過七成患者可望改善症狀。此外,若經胃鏡檢查發現巴瑞特食道等癌前病變,醫院亦可進行射頻燒灼術,有效清除病灶,此技術亦被列入2024年美國胃腸病學會(ACG)治療指引,為早期介入提供重要依據。 陳韋志醫師強調,身體的警訊不是鬧鐘,不能隨意按掉就算了。當出現火燒心、喉嚨不適或睡眠中被灼熱感驚醒等現象,務必及早就醫評估,透過定期檢查、均衡飲食與規律作息,才能真正預防胃食道逆流惡化,守住健康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