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兩岸 /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成果發布 共論民間信仰文化傳承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成果發布 共論民間信仰文化傳承

2025-08-20
記者 楊婉 / 綜合 報導

「兩岸·三山·四海」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行研討會19日在廣州羊城創意產業園舉行。活動由羊城晚報報業集團主辦,中山大學、廣東省海峽兩岸交流促進會及嶺南文化傳播研究院協辦,吸引來自海峽兩岸及馬來西亞、新加坡、越南的多位民間信俗文化權威學者齊聚一堂,共同探討三山國王文化的歷史價值與當代意義。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兩岸及海外學者齊聚研討,分享田野調研成果並探討三山國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記者楊婉攝)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行研討會在廣州舉行,兩岸及海外學者齊聚研討,分享田野調研成果並探討三山國王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記者楊婉攝)

研討會上,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嶺南文化研究院院長陳春聲,台灣大學人類學系教授葉春榮,福建省閩台宗教和民間信仰研究中心主任林國平,以及馬來西亞道理書院院長王琛發等10位專家學者發表主旨演講,並展開圓桌討論。羊城晚報報業集團黨委書記、社長任天陽及總編輯林海利亦親臨致詞。

兩岸與海外學者在田野調研行程中參訪潮汕地區三山國王廟宇,細看古老石雕與彩繪,體驗民間信俗文化的歷史底蘊。(記者楊婉攝) 兩岸與海外學者在田野調研行程中參訪潮汕地區三山國王廟宇,細看古老石雕與彩繪,體驗民間信俗文化的歷史底蘊。(記者楊婉攝)

研討會同時發表了自8月15日起在揭陽、潮州、汕頭等地展開的田野調研成果,深入剖析三山國王文化的內涵與外延。現場並發布全球首張「三山國王廟交互地圖」及三集微紀錄片《從三山向四海》,進一步推動文化成果共享。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行期間,兩岸及海外學者走訪潮汕地區廟宇,駐足觀察精美石雕與壁飾,交流三山國王信俗的歷史傳承與文化意涵。(記者楊婉攝) 三山國王文化田野調研行期間,兩岸及海外學者走訪潮汕地區廟宇,駐足觀察精美石雕與壁飾,交流三山國王信俗的歷史傳承與文化意涵。(記者楊婉攝)

三山國王文化源於粵東地區,歷史綿延逾1400年,隨著華人移民傳播至台灣與東南亞,其「護國庇民、國泰民安」的信仰精神深受崇敬,不僅成為華人社會凝聚的重要象徵,更是研究移民史及中華文化海外傳播的重要依據。

與會學者指出,三山國王信俗能跨越時代並遠播海外,在於其持續因應社會環境變遷,並調整與官方制度及意識形態的互動,確保其合法性與正統性。陳春聲強調,透過此次調研,期望能進一步加深兩岸及海外對「同根同源」文化的理解,並以民間交流促進情感聯繫。

福建學者林國平則認為,應以歷史與發展的眼光看待民間信仰,挖掘其文化價值,使其服務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復興。王琛發指出,三山國王文化在南洋的發展,正是「歷史的中國」與當地文化融合的見證,也彰顯了海外華人面對世界的文化韌性。

來自台灣、新加坡與越南的青年學者亦分享觀察成果,認為此次調研不僅拓展了學術視野,更讓他們深刻體認民間信俗在凝聚文化認同中的重要作用。台灣清華大學副教授陳麗華更直言:「研究台灣歷史,不到潮汕走一趟是不行的!」

羊城晚報總編輯林海利表示,該報多年來持續推動嶺南文化走向世界,從三山國王、英歌舞、醒獅到粵劇、潮劇,皆透過融媒體報導、文化活動與海外社群平台的多元方式促進交流,以文化連結人心、以文化溝通世界,是傳承與弘揚的核心使命。

展望未來,與會學者普遍認為,三山國王文化不僅是移民史與宗教信仰研究的重要案例,更是兩岸與海外華人「同根同源」的精神紐帶。隨著數位化技術的應用與跨國交流平台的拓展,三山國王信俗有望以更多元的方式走入年輕世代視野,成為文化傳承與身份認同的重要力量。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