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關鍵字

首頁關鍵字

首頁 /
社會 /
長期拉肚子血便勿大意 定期大腸癌篩檢可降低死亡風險

長期拉肚子血便勿大意 定期大腸癌篩檢可降低死亡風險

2022-10-17
記者 林怡孜 / 台南 報導

49歲女性因長期下腹悶脹,近幾個月持續拉肚子,求診後經大腸鏡檢查發現乙狀結腸有2顆1公分左右瘜肉,執行內視鏡瘜肉切除後證實是大腸腺瘤,幸虧及早發現,若不處理有極高機會形成大腸癌。根據國民健康署統計,大腸癌連續10幾年蟬聯癌症發生率第1名。平均每30分鐘就有1人罹患大腸癌,大腸癌死亡率同時高居癌症死亡率第3名。

大安婦幼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安醫師表示,如糞篩陽性,建議半年內接受大腸鏡檢查,可及時阻斷癌前病變及癌症的進展。定期糞篩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減少29%晚期大腸癌的發生率。 大安婦幼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安醫師表示,如糞篩陽性,建議半年內接受大腸鏡檢查,可及時阻斷癌前病變及癌症的進展。定期糞篩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減少29%晚期大腸癌的發生率。

大安婦幼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陳建安醫師表示,大腸癌病人約有2成與遺傳跟基因有關,8成和生活習慣等因素相關。如:年紀(通常大於50歲,但不是年紀輕就不會有大腸直腸癌)、大腸癌或瘜肉病史、慢性發炎性腸道病史、遺傳性非瘜肉症、家族性多發性瘜肉症候群等。與生活型態相關者,如嗜食高脂肪飲食、肥胖、運動不足、抽煙及喝酒等,都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早期大腸直腸癌一般沒有症狀,民眾可以靠糞便潛血來做初步篩檢,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陳建安說,腫瘤越來越大,症狀也會逐漸出現,如腹痛、突然或逐漸發生腹瀉或便秘、糞便形狀變細成條狀、解血便及黏液便,體重異常減輕、食慾不振、腹部有腫塊、虛弱易疲倦。一旦出現上述症狀且未改善,切勿輕忽應及早就醫。目前50歲至74歲民眾每2年都有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可以在病兆變明顯前,找出可能的腸道病變或大腸癌之高風險族群,以期及早治療。在台灣,糞篩陽性者罹患大腸癌的風險為一般族群的15-25倍,有50%有瘜肉、5%已經是大腸癌。如糞篩陽性,建議於半年內接受大腸鏡檢查,以期及時阻斷癌前病變及癌症的進展。實證醫學證實,定期糞篩可降低35%大腸癌死亡率,減少29%晚期大腸癌的發生率。

陳建安強調,近3年來受到新冠疫情影響,民眾多半不願跑醫院,也因此糞便潛血檢查減少約2成,糞篩異常轉介做大腸鏡減少6%。,若篩檢異常未及時接受大腸鏡檢查,超過半年才做大腸鏡其大腸癌風險增加3成,若超過1年以上才接受大腸鏡檢查,罹患進行性大腸癌風險更高達2.8倍,一直未接受大腸鏡檢查,死亡風險將增加64%。

陳建安醫師呼籲,平時養成良好飲食習慣,多吃高纖低脂食物,少吃加工食物,適量運動控制體重,戒菸戒酒,並定期進行糞便潛血檢查,有症狀者需及時就醫,及時診斷,把握治療黃金期。

台南市中西區西門路二段307巷6號2樓